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小小说 > 正文

人物专访]作家沈祖连:不要亏了小小说

类别:小小说 日期:2019-1-13 4:31:07 人气: 来源:

  沈祖连,笔名申弓,1951年生,广西合浦人。1986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1971年参加工作,历任广西钦州地区教育局干事,广西钦州地区师范团委,广西稔子坪矿子弟学校教师,广西钦州市文化局科长,编辑。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郑州小小说学会副会长。著有微型小说集《蜜月第三天》、《粉红色的信笺》、《邀舞者》、《沈祖连微型小说108篇》、《男人风景》、《圣洁》、《妻子离家的日子》、《申弓小说九十九》等。

  2007年7月底广西第八届文代会在南宁召开,广西600余文艺家聚首南宁,人群中我又见沈祖连先生。他是广西文代会624个代表中唯一一 位以小小说作家名义前来参加大会的。

  广西新闻网:沈老师您好!作为中国第一代小小说作家,能不能谈谈您为什么热衷于小小说创作而不玩点别的?

  沈祖连:微型小说我们又习惯叫小小说。和很多人一样,开始搞创作的时候我什么都写,只是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才转入小小说创作。当时我主要考虑的是,小小说发表的园地比较多,因为大家都说生活节奏变快了,大家都喜欢看短的。看长的相对少点,写和看大部头花费时间比较长。

  而且那时候出现了不少小小说和发表小小说的。特别是的副刊,它容量小,对小小说的需求比较大。我们也是看准这个。写的时候不费很大力气。那时候还是手写。发表的时候也很方便。这是篇幅的优势。

  我们被称为中国当代小小说的第一代作者。这个称谓始于1990年5月在河南汤泉池的一次小小说笔会,也是我国举办的第一次的小小说笔会,也叫汤泉池笔会。当时出席这次笔会的有来自全国比较有成就的小小说作者20人。我们这一代的创作比较固定,习惯了以后就不想写其他体裁。由于种种原因,这批作者到现在下来的已寥寥无几。在国内就这几个人比较,比如刘国芳,谢志强,王奎山、藤刚等。

  今年5月我们到郑州参加“中国郑州第二届金麻雀小小说节”,会上我们这一代作者就只有4人:谢志强,王奎山,我和刘国芳。我们在参观少林寺时走到了一起,被钦州学院的韦教授拍下了很有标志性的一张照片,小小说选刊主编、百花园社总编辑杨晓敏还专门为这张照片写下了满含深情的感怀文章。我们被称为“小小说四老”。

  沈祖连:广西的情况是这样的,总的来说,在国内我们可以说是站在中间的。比如说比我们强的有河南省,微型小说豫军。我们是小小说桂军。豫军到鲁军,(江)苏军,浙军,赣军,川军,我们排在中间,我们超过滇军黔军等,我们还超过湘军和粤军。

  沈祖连:我们的队伍,现在大概有三四百个(人)。我指在写的。能发表少量作品的作者有三四百个(人)。写的比较拔尖比较成气候的大概有二三十个(人)。

  沈祖连:年龄这个就参差不齐了。拔尖的一般在40岁左右。其中我发现一个是梧州的杨汉光,一个是黄自林,这两个比较出色。玉林有一个叫韦延才。宾阳有个叫蔡呈书,象州有个覃旭,是现在比较活跃的。还有鹿寨的黄显庄,梧州的曾子云,广西日报的叶晓文等。

  年轻的也有一些,其中年轻的有一个主要代表就是80后的一个女孩,叫李冰泪,梧州人,毕业后留在南宁工作了。最近我为《天津文学》组了一组广西文学的小小说稿,8篇中就有她一篇。其他的学生也有,比如《钦州日报》副刊出了个钦州学院的小小说专版,当时韦妙才老师组织了100多篇交给我,我不看名字,一篇篇仔细读,仔细选,最后选中了6篇,组成了个专版推了出来,影响还挺好的。

  沈祖连:有这样的打算。我们想搞一个广西的小小说学会,去年就筹备了,后来因为经费问题暂停。但是现在基本定下来了。我们选广西现在比较活跃和有成就的做代表,组成一个整体,把广西小小说桂军的实力亮出来。我们还要建立个阵地,办一份小小说的报刊,集中地把大家推出来。

  关于学会,我们现在已经跟桂林某个县合作。现在桂林那边也已经传开了。比如这次文代会,作家光盘就问我什么时候去桂林,我说去桂林做什么?他说:你们不是要搞一个小小说学会吗?承办方说我们要等到10月,那时银杏树满地落叶,一片金黄,那个地方,那个时节最美。

  广西新闻网:小小说这个文体,政策投资的话也得不到什么效果,不如投资中长篇,中长篇可以改编成影视剧,影视剧有非常大的宣传效果和联动效应。微型小说表面上的空间比较小。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在宏大叙事和地区宣效心理影响下,微型小说作家和作品在广西这几年给人的印象似乎是被忽略了?

  沈祖连:小小说篇幅虽然小,但是以小见大,以微显著,正所谓是涓涓滴滴,浩浩荡荡。要改影视也有。比如今年春节晚会的小品《策划》,以及前几年春节晚会一等的小品《新扑克游戏》,在火车上拿名片当扑克打,你出一个处长我出一个厅长地打。都是小小说改编而成的,这些都可以反映很多事情。

  沈祖连:现在我们感到这还是一个问题。这次我来参加文代会就深有感触。小小说在广西起码还算是个文学门类,而这次的《工作报告》却没有提到。那套洋洋70万言的《世纪的跨越--广西文学艺术十三年现象研究》也只字未提小小说。他们对这个还是不够重视。他们的理论,他们的眼睛都往“大”处看。

  但是我们要争取,假如成立学会之后,我们会亮出旗号,把整体实力拿出来。我们现在还处在游击状态。没有组织和目标。哪里好发就发一两篇,不能发就不来了,缺少交流和沟通。

  这次我到郑州参加小小说节,他们搞个微型小小说高端论坛,我的发言就是《不要亏了小小说》。这个高端论坛,冯骥才、雷达、、丁临一、何向阳等评论家都来了。他们研究一个现象。他们说长篇小说热了一段就过时,诗歌散文也一样,而小小说从1984、1985年开始到现在就一直长盛不衰,不要小看了它。

  那个《小小说选刊》和《微型小说选刊》的订量都在70多万册,比其他文学都好。所以郑州比较聪明,把小小说当做他们的城市名片。拿出60多万来承办这个小小说节,而且现场直播,搞得非常好,非常有影响。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也不能说没有人重视小小说。我的作品也获得过第四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那一届一起获的还有东西的《耳光响亮》,鬼子的《被雨淋湿的河》,黄佩华的《远风俗》和我的《男人风景》,及桂林张栻的《绿岸》。这也广西唯一的小小说获。也是仅有的一次。

  广西新闻网:就像广西玉林市对诗歌现象的重视,他们抓住“漆”诗歌沙龙这个品牌做。一个城市抓住一个文体,其实也是一个活的名片。目前对国外的小小说情况您了解么?

  沈祖连:目前比较了解的是东南亚,他们对微型小说是比较重视的。比如新加坡,他们基本是崇尚微型文学,没有什么大部头。小说就是微型小说,散文也是小散文。他们出版的《新华文学》每一期都寄给我,里面都是微型文学,东南亚的华文文学也是新加坡做的比较出色。接下来是泰国的《泰华文学》,还有马来西亚,这几个地方比较好。

  其他国外的如那边,也有一些我们华文的作品被介绍过去。去年有个美国专门做文化传媒的教授,叫穆爱莉的就把我们国内这些小小说作家介绍到美国去。还有的一个黄应雄教授,也把我们的作品介绍过去,我有一篇小说还选进了的高等教育教材了。

  沈祖连:也有这个因素。就个人来说,在理论这一块我写的比较少。一般我注重创作,少搞理论,除非写创作谈。

  沈祖连:和其他作家一样,也要多看多写多,要对多观察生活。但是他不像有些长篇作者那样一辈子就写一部,吃一部。国内的陈永林是目前中国发表数量最多的,已写了2000篇,顶了两个星新一了,不容易。我们都叫他去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写了这么多年,我们练成了本事,就是把生活变成小说,我们眼光所到之处基本就是小说。问题在于这个小说到底好不好,有没有震撼力。

  比如今年我就写了一批,定位是从生活中来。我写了一篇叫《烫手的山芋》,思考一个平民在社会关系网中的难度,发表在了今年第15期《小小说选刊》的原创栏。后来再寄几篇过去都留用了。

  其中有一篇叫《前朝遗老》,写的是某个单位,十几个人的编制中,有7个是司机。为什么呢?因为每一任局长来,都跟着调一个司机来,局长被提拔或者下台了,发动机是跟不走的,新局长到任,他也不用你,那些司机就积累下来,最后就这样了。其实这些司机的命运与局长的命运挂到一起了。

  沈祖连:我也有两个系列作品。其中一个叫《华光四》,一个叫《美人鱼姑娘》,都是20篇。《美人鱼姑娘》写一个农村姑娘的经历和。每一篇一个故事,单独成篇,连缀又是一个长故事。(注:沈祖连先生花30分钟讲述了《美人鱼姑娘》的故事梗概,此处略)

  沈祖连:有过一些。广东的一个教授叫刘海涛的,是国内研究小小说的专门家,他比较系统地评论过,还带领了一帮,开了我6次会,并收集成书,准备出版。其他的评论,一些读者在网上都可以查到,但是在广西几乎没有专业的评论。

  男欢男爱网本文由海南柴油发电机组 www.hnjqc.cn整理发布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笑料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