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小小说 > 正文

第16届《小小说选刊》优秀作品颁典礼暨冯骥才《俗世奇人》研讨会将在郑州举行

类别:小小说 日期:2021-8-13 10:16:45 人气: 来源:

  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小说学会、河南省作家协会、河南省文学院、郑州市文联主办,郑州小小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小小说选刊》《百花园》承办的第16届《小小说选刊》优秀作品颁典礼暨冯骥才《俗世奇人》研讨会将于7月12日在郑州举行。

  中国作协副、著名作家陈建功,中国文联原副、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著名作家冯骥才,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等相关部门领导与嘉宾,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评论家、编辑家百余人拟赴郑参与本次活动。

  这次会议主要包括“开幕式暨颁典礼”、“冯骥才《俗世奇人》研讨会”、“小小说新论坛:内容创新与载体创新”三大主题活动。

  冯骥才,男,1942年出生,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画家。现任中国文联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促进会中央副、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等职。

  晚清光绪年间,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居,性格迥然相区别,然而,燕赵之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盐,风俗习惯强悍。近一百多年来,列举所有中华大灾,没有一个不首当其冲,于是产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然在显赫上层,另外在市井民间。作者听的很多,长记在心,所以,作者随想随记,描绘了解放以前出现的社会风土人情;每个人一篇,各不相关,最后写成一书,名为《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共有18篇作品,是作者的文化小说的最后一个系列。文章用天津话以及古典小说的白描入笔,极具有故事性和传奇性,并由日本画家作了精美的插图。晚清光绪年间,旧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生活着各式各样的市井人物。这些人物空前绝后,然而都是俗世里的俗人;这些事情匪夷所思,却都是真人真事。

  代表作品有《铺花的歧》、《啊!》、《神鞭》、《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炮打双灯》、《三寸金莲》、《珍珠鸟》、《一百个人的十年》、《俗世奇人》等。其中《俗世奇人》由其近20年间创作的两组小小说组成,先后发表于《收获》,并于2016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结集出版。《俗世奇人》以清末天津市井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系列惟妙惟肖的传奇人物,在当代小小说创作中起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与典范作用,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笔记体小说创作的重大。

  同时,冯骥才也是《小小说选刊》顾问,是中国小小说事业发展的者与实践者,除了小小说创作,他还多次赴郑州参与小小说活动,称“小小说与长、中、短篇共同构成了小说家族的四根柱子”、“小小说让郑州扬名”,“小小说是中国文学的事情”、“小小说是河南的文化名胜”等。

  第16届(2015-2016年度)《小小说选刊》优秀作品评选揭晓,共评选出优秀作品15名,佳作15名。该项自刊物1985年创刊起设立,每两年评选一届,已连续评选16届,先后有400余篇作品获,有数十篇获作品被选入中学、大学语文教材,改编为微电影或译至国外。

  自从发起“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我已无暇小说创作。当下,全球的人类都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在这个转变中,中国有自己的特殊性。这期间,在中国曾经出现了疯狂地自己的文明的时期,它的最大性在于让我们对自己的文明充满轻蔑感。我们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进入人类的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这时候,我们原有的农村文明架构下的一切文化迅速消逝,我们中国文化的基因,我们文化的根,我们文化的家园,我们给人类文化所贡献的多样性正在眼前急骤流失。这已经成为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我们这一代知识——有的知识所面对的最具时代性的挑战。也有一种上的无奈。

  然而在被的废墟上,同样也催醒了强烈的自觉的抢救意识,也开始着对当代文化的创造性构建。因为不这样做,我们无法向后人交代,后人会说我们这一代文化人,没有骨气。差不多有十年的时间,我每年都要来河南两三次,今年更是十多次。来的主要目的是到中原农村考察民间文化遗产状况。由于河南是块充满神奇而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土地,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许多项目的重点都放在了河南。去年已启动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等多个项目,今年准备把全国陶瓷调查重点放在河南,因为宋代五大名窑的三个窑址都在河南。在全国的县级民间文化遗产普查中,河南110多个县每个县都在编一部民俗志。河南太有代表性了,很有文化底蕴,是黄河文明的代表。作为文化大省不仅体现在它有深厚的文化积累、浓厚的文化信息、文化记忆上,更在于它在当代文化重构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这就要提到小小说——中国的小小说,郑州的小小说。

  郑州小小说是中国文学的事情,全国的很多作家都是从写小小说入门的。小小说的速度很快,现在正突飞猛进。百花园社通过20多年的努力,把原来的小小说现象,做成了小小说事业。20多年以前,在我们的文学领域里还没有小小说这个文体。我记得一开始有很多的名称,如微型小说、短小说等。那时我还从美国“借”了一个名称,叫“口袋小说”,还办过这么一个刊物。但小小说能够到今天这种局面,而且最后为这个文体正名为“小小说”,我觉得它有一个特别好的条件,应该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天时”指的是,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是一个想象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时代,我们可以任意地创造我们想象的审美的形式。“地利”呢,我觉得跟中原这块土地分不开,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腹地,站在中原这块地方,往哪儿看都行,目光向来是四面八方的,所以,中原人才有这样的气魄。那么说“人和”,主要是指两点:一是指百花园社,20多年来他们是一个很团结的群体,因为他们的敬业,因为他们的富有和创意,所以今天才能把小小说做到这样一个地步。大家都看到了昨晚的盛大颁晚会,非常成功。成功的背后是在这个文化大省的省、市的支持下,小小说也让郑州名扬天下。二是据相关资料了解到,现在已经有成千上万的小小说写作者,这么庞大和谐的一支队伍在为小小说而疯狂,我们的小小说事业才有了今天的兴盛。所以,我希望我们要占尽天时地利的风光,把小小说这个中国文学的名胜,永远留在河南。

  中外有很多小说名篇,就是小小说。像欧·亨利、契诃夫的很多作品都是小小说佳作。但当时没有小小说这个词汇。这个词汇,我觉得应该是在郑州百花园社的大力和规范后确立的。小小说凭什么能成为一个的文体?它在审美上有怎样的规律?我总结有以下五点:一是小中见大。主要是针对小小说的思想艺术而言,虽然篇幅不长,却总要有一个很深刻的思想,或,或深远。总之,显示着不同的内涵。二是巧思。不仅仅是指巧妙的结构,而且指小说中作者的思考,如何把小说写得绝妙、好看,从中显示作家的智慧。三是有一个意外的结尾。就是读者没想到的结局,把读者放在想象的空间。交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有多大,小小说的创作空间就有多大。这其实是小小说创作的篇幅延伸性。四是细节。这是小小说的血肉。没有“自己发现的细节”,小小说的价值就少了许多。五是惜墨如金。要像唐代散文、绝句,尽量用最少的字表达丰富的意思。汉语方块字的写作,一字多义,在小小说这么短的篇幅中,用字的讲究,也是文体特色的一大体现。小小说只有形成自身的特点,它才会有属于自己的审美体系和评价系统。我现在看一些小小说作品,确实很这些作者的才情,作品体现出了很深的思想性和对生活的。我觉得只有进行了文本上的实验,才有可能产生更多姿多彩的小小说的形态,丰富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力。

  郑州小小说现在的综合性体系已经形成。首先它有刊物,有选载版,有原创版和成熟的办刊,还有学会,有培训班,有网站,有小小说的多种项的设置,当然还有今天这样的“小小说节”。能够把小小说办成“节”,这魄力够大的。我认为中国的小说大厦,是靠四个柱子支撑起来的,一个是长篇的柱子,一个是中篇的柱子,一个是短篇的柱子,一个就是小小说的柱子。小小说这个柱子是不是,是不是有力,还需要大家进一步的努力。这个柱子因为在中原,因为在郑州,所以,我特别来到这个会上,向小小说事业的创造者们表示。

  注:此文系2007年,中国文联副、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在“中国郑州·第二届小小说节”上的发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隋棠拍广告忘记戴胸罩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笑料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